泉州产业蝶变密码|AI赋能 德化陶瓷产业逐渐实现新跨越
泉州产业蝶变密码|AI赋能 德化陶瓷产业逐渐实现新跨越
泉州产业蝶变密码|AI赋能 德化陶瓷产业逐渐实现新跨越 今年全国两会(liǎnghuì),人工智能(réngōngzhìnéng)驱动未来发展成为热议焦点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“持续推进‘人工智能+’行动,更好地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、市场优势相结合。”人工智能等产业变革浪潮(làngcháo),正加速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(zhòngyào)引擎。
泉州,这座民营(mínyíng)经济(jīngjì)大市、世界遗产城市,正以“爱(ài)拼敢赢”的精神,抢抓发展新机遇。近年来,泉州积极塑造产业核心竞争力,布局AI赋能制造业、重点领域应用场景拓展等一系列(yīxìliè)举措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。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(zhī)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谋划之年,泉州(quánzhōu)正以“拼经济、拼发展”的奋进(fènjìn)姿态,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即日起,闽南网推出(chū)特别策划——《泉州产业(chǎnyè)蝶变密码》,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,实地(shídì)走访企业(qǐyè),聚焦“向新而行”创新探索及产业发展“蝶变”,关注泉州在新时代经济发展赛道上,跑出加速度,实现新跨越。
闽南(mǐnnán)网5月27日讯(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 洪泓塬 文/图)泉州市德化县作为“世界陶瓷之都”,近年来通过人工智能(AI)、智能制造等技术推动(tuīdòng)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,逐步实现(shíxiàn)从“经验驱动”向“数据(shùjù)驱动”的跨越。
近日,记者在走访德化陶瓷企业(qǐyè)中了解到,人工智能(AI)技术正在为传统陶瓷企业带来深刻的(de)变革,通过优化生产流程、提升(tíshēng)产品质量、创新产品设计、精准预测市场以及构建智能化生态,成为企业增效赋能的核心驱动力(qūdònglì)。
新博龙陶瓷(táocí)生产的“香薰”陶瓷
家庭作坊(zuōfāng) “蜕变”成智造示范车间
从传统手工家庭(jiātíng)作坊,到创建智能制造示范车间,福建省(fújiànshěng)德化新博龙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涵用了16年的时间完成“蜕变”。
1977年出生的张金涵,从事陶瓷行业已经快20个年头了,1997年退伍后,他浑身有一股拼劲,认为(rènwéi)做陶瓷这行是比较有发展潜能的,于是(yúshì)跟着亲戚到上海(shànghǎi)、浙江跑业务,当时交通和通信都不发达,飞机票很贵(guì),他就买大巴车票,坐卧铺到上海。
2009年,张金涵开始创业办厂,新博龙的起步是从租厂房开始,以家庭式作坊的形式诞生。“刚开始连(lián)泥巴都不懂得打,常常喷得满身是泥。我去找别人(biérén)代加工时,就偷偷看偷偷学,为什么别人做出来的胚体完整度高(dùgāo),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材料配比的问题(wèntí)。”张金涵说,这一路下来,自己不断(bùduàn)摸索学习,还常常“偷师”。
转折点在2022年。“当时订单爆满,却没有工人生产,如果不投入(tóurù)自动化(zìdònghuà)设备企业(qǐyè)就不好(bùhǎo)生存。”对于智能制造,张金涵认为像他(tā)们这种生产“异型”陶瓷的企业,有些工序还是更依靠人工,特别是彩绘,所以,他先从注浆、滚压等工序上投入智能化生产,保留了很多“工匠”岗位。
尽管目前已经拥有标准化厂房面积约30000㎡,企业员工200多人,做到(zuòdào)了年产值3000多万元的业绩,但他仍谦虚地说自己是(shì)“捡漏”的,因为(yīnwèi)他做的产品是别人觉得不好做不想做的,而他恰恰靠着这股拼劲和坚持“捡漏”成功(chénggōng)。
步入展厅,成千上万(chéngqiānshàngwàn)款的“香薰”陶瓷(táocí)样品,令人眼花缭乱,有自然熏香陶瓷、雾化器陶瓷、电熏香陶瓷等,公司的产品畅销欧洲、美洲、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其他地区(dìqū)。
张金涵介绍(jièshào),目前,新博龙以智能制造为主(wéizhǔ)攻方向,构建新质(xīnzhì)生产力,从战略理念、制造范式(fànshì)、推进策略、交叉融合技术、使能技术五个层级,打造“博龙新质”,引入(yǐnrù)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(昆山)智能装备研究院在德化建设“陶瓷产业智能装备中试研发平台(以下简称‘中试平台’)”。
自动滚压生产(shēngchǎn)线,提升生产效率,提高产品品质
记者来到智能厂房,在滚压成型车间,3条自动化流水线正在有序进行,新博龙陶瓷有限公司经理苏荣沛(sūróngpèi)介绍,陶瓷多(duō)瓣膜滚压成型自动生产线,不仅能同时滚压异型不规则的产品,生产效率(xiàolǜ)也实现数倍提升。“人工注浆的时间长效率低,每人每天可以做800-1000个(gè)胚体(pēitǐ),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(chǎnpǐnpǐnzhì)也会差一些,如今一台机器每天可以完成(wánchéng)1万个胚体的制作,不仅提升了效率,还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。”
机器人喷釉设备,喷釉更加均匀(jūnyún)
在自动喷釉车间,两台机器人喷釉机正在运转,工人一边将胚(pēi)体放上机器,一边拿下已经(yǐjīng)喷好的胚体,如此重复(chóngfù)进行。苏经理说,“机器人喷釉比人工喷釉的均匀度更(gèng)高,效率也更快。公司自主研发的成型滚压开模取胚机器人,用机械手(jīxièshǒu)取胚,大大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,提升效率,也改变了以往人工取胚导致的胚体变形。”
公司与中试平台(píngtái)制定了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建设规划(guīhuà),目前已转化成果全自动化注浆线、异型两瓣膜自动生产线和异型三瓣膜自动生产线、机器人注浆、机器人喷釉(pēnyòu)等各款智能装备。
通过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(píngtái),可实时查看生产情况
“中试平台打造(dǎzào)3赋能+1协同,软硬件结合,MES制造一体化平台。”张金涵介绍,利用设备赋能,对接生产设备,采集数据(shùjù),实时反应设备运转情况(qíngkuàng);通过车间赋能,为车间提供(tígōng)数字化服务(fúwù)能力的载体,串联车间各个工序(gōngxù)和数据,实现工序协同、数据采集、数据共享;利用管理赋能,以数据为基础,提供数据集成、统计、分析、决策服务;利用系统协同,与企业业务系统高度集成,打破信息孤岛,打破“小米(xiǎomǐ)加步枪”智能(zhìnéng)制造落后局面,并引入信息化智能化系统,不断完善“基础研究+技术攻关+成果产业化+科技金融+人才支撑”全过程创新生态(shēngtài)链,以智能装备助提质增效。
智造指挥中心(zhōngxīn) 生产“最强大脑”
主打生产日用陶瓷,出口日本、韩国、法国、丹麦等国家,看一眼(yīyǎn)福建(fújiàn)德化唐硕陶瓷有限公司的陶瓷,就会喜欢上它的清新简约。
近日,记者走访该企业的智能工厂,在智能制造指挥中心,映入眼帘是一台大屏幕,屏幕上(shàng)实时滚动着一些数据,如(rú)成型、上釉(shàngyòu)、正品、成型车数、上釉车数等,通过智能制造指挥中心的实时数据,可以随时掌握现场(xiànchǎng)的生产状况,获知公司近期的订单量、货期提醒以及近一周的产品质量(chǎnpǐnzhìliàng),还有成型实时产量等。
唐硕陶瓷生产的日(rì)用陶瓷大部分出口日韩
智能制造指挥中心,陶瓷(táocí)生产的“最强大脑”
在成型车间滚压工序,工人李建期通过屏幕扫脸后,显示屏(xiǎnshìpíng)上出现了他(tā)的工号和姓名(xìngmíng),随后跳出他的生产任务和生产数量信息,记者看到,在一列(yīliè)生产任务中,有双耳碗、首饰盒等产品的数量,工人根据数量进行生产,不会发生任何误差。
唐硕投入2条(tiáo)智能窑炉,手机即可查看窑炉的设备状态
厂长郭雅灵介绍(jièshào),自2023年9月,公司投入该系统后,大大降低了产能耗材,“以前工人(gōngrén)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(kěnéng)会出现超产的情况,一天超产一两千个,造成胚体(pēitǐ)浪费,如今这个系统能够明确地显示订单数量,每个工人做多少都是定量的,避免了超产情况的发生。”
智能(zhìnéng)仓储系统,能够快速找到产品
在生产车间,可以实现每个生产工序都(dōu)有数据可查(chá),“以前会出现找不到胚体的情况,如今每个胚体在哪里(nǎlǐ),在哪一道工序都一目了然。公司投入(tóurù)2条智能窑炉(yáolú),一改传统的烧窑模式,可直接通过手机查看窑炉的设备状态,节能分析等。并且实现了智能仓储,通过手机APP、PDA扫描枪,就可以扫描查库存、查仓位,完成(wánchéng)扫描进出仓、盘点、仓库调拨等任务。”
公司(gōngsī)总经理高翠华介绍,公司成立(chénglì)于(yú)2016年,旧厂房只有6000平方米,工人50几个,且大多设备都比较老旧和传统。去年,公司搬到了2万多平方米的(de)标准化(biāozhǔnhuà)厂房里,150多名员工有序开工,产能是以往的3倍,且能源消耗下降(xiàjiàng)了25%。公司去年产值超3400万元,纳税210万元。目前,公司的订单已经接到了8月份,今年第一季度产值1200多万元。
在公司展厅里,清一色日用陶瓷,如碗、杯、碟等(děng),尽管(jǐnguǎn)设计上外观线条简约清新,却不失高雅品位。公司产品主打出口(chūkǒu),60%出口日韩,20%出口欧美,20%内销(nèixiāo)。“日韩客户的标准化较高,所以我们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极高。”
高翠华(gāocuìhuá)注重产品的创新研发,人工智能(zhìnéng)技术的应(yīng)用很大一部分在于设计研发,公司每年投入200多万元用于产品开发设计。作为2023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、2023年福建省创新型(chuàngxīnxíng)中小企业、县级智能制造优秀(yōuxiù)场景企业、2025年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公司顺应(shùnyìng)局势,与时俱进,高翠华说(shuō),“陶瓷制造业应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,变革研发、生产、运营、管理等环节,重构企业商业模式和价值体系,增强核心竞争力。”

今年全国两会(liǎnghuì),人工智能(réngōngzhìnéng)驱动未来发展成为热议焦点。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,“持续推进‘人工智能+’行动,更好地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、市场优势相结合。”人工智能等产业变革浪潮(làngcháo),正加速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(zhòngyào)引擎。
泉州,这座民营(mínyíng)经济(jīngjì)大市、世界遗产城市,正以“爱(ài)拼敢赢”的精神,抢抓发展新机遇。近年来,泉州积极塑造产业核心竞争力,布局AI赋能制造业、重点领域应用场景拓展等一系列(yīxìliè)举措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培育新兴产业增长点。
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(zhī)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谋划之年,泉州(quánzhōu)正以“拼经济、拼发展”的奋进(fènjìn)姿态,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。
即日起,闽南网推出(chū)特别策划——《泉州产业(chǎnyè)蝶变密码》,聚焦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实践,实地(shídì)走访企业(qǐyè),聚焦“向新而行”创新探索及产业发展“蝶变”,关注泉州在新时代经济发展赛道上,跑出加速度,实现新跨越。
闽南(mǐnnán)网5月27日讯(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 洪泓塬 文/图)泉州市德化县作为“世界陶瓷之都”,近年来通过人工智能(AI)、智能制造等技术推动(tuīdòng)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,逐步实现(shíxiàn)从“经验驱动”向“数据(shùjù)驱动”的跨越。
近日,记者在走访德化陶瓷企业(qǐyè)中了解到,人工智能(AI)技术正在为传统陶瓷企业带来深刻的(de)变革,通过优化生产流程、提升(tíshēng)产品质量、创新产品设计、精准预测市场以及构建智能化生态,成为企业增效赋能的核心驱动力(qūdònglì)。

新博龙陶瓷(táocí)生产的“香薰”陶瓷
家庭作坊(zuōfāng) “蜕变”成智造示范车间
从传统手工家庭(jiātíng)作坊,到创建智能制造示范车间,福建省(fújiànshěng)德化新博龙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涵用了16年的时间完成“蜕变”。
1977年出生的张金涵,从事陶瓷行业已经快20个年头了,1997年退伍后,他浑身有一股拼劲,认为(rènwéi)做陶瓷这行是比较有发展潜能的,于是(yúshì)跟着亲戚到上海(shànghǎi)、浙江跑业务,当时交通和通信都不发达,飞机票很贵(guì),他就买大巴车票,坐卧铺到上海。
2009年,张金涵开始创业办厂,新博龙的起步是从租厂房开始,以家庭式作坊的形式诞生。“刚开始连(lián)泥巴都不懂得打,常常喷得满身是泥。我去找别人(biérén)代加工时,就偷偷看偷偷学,为什么别人做出来的胚体完整度高(dùgāo),一问才知道原来是材料配比的问题(wèntí)。”张金涵说,这一路下来,自己不断(bùduàn)摸索学习,还常常“偷师”。
转折点在2022年。“当时订单爆满,却没有工人生产,如果不投入(tóurù)自动化(zìdònghuà)设备企业(qǐyè)就不好(bùhǎo)生存。”对于智能制造,张金涵认为像他(tā)们这种生产“异型”陶瓷的企业,有些工序还是更依靠人工,特别是彩绘,所以,他先从注浆、滚压等工序上投入智能化生产,保留了很多“工匠”岗位。
尽管目前已经拥有标准化厂房面积约30000㎡,企业员工200多人,做到(zuòdào)了年产值3000多万元的业绩,但他仍谦虚地说自己是(shì)“捡漏”的,因为(yīnwèi)他做的产品是别人觉得不好做不想做的,而他恰恰靠着这股拼劲和坚持“捡漏”成功(chénggōng)。
步入展厅,成千上万(chéngqiānshàngwàn)款的“香薰”陶瓷(táocí)样品,令人眼花缭乱,有自然熏香陶瓷、雾化器陶瓷、电熏香陶瓷等,公司的产品畅销欧洲、美洲、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其他地区(dìqū)。
张金涵介绍(jièshào),目前,新博龙以智能制造为主(wéizhǔ)攻方向,构建新质(xīnzhì)生产力,从战略理念、制造范式(fànshì)、推进策略、交叉融合技术、使能技术五个层级,打造“博龙新质”,引入(yǐnrù)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(昆山)智能装备研究院在德化建设“陶瓷产业智能装备中试研发平台(以下简称‘中试平台’)”。

自动滚压生产(shēngchǎn)线,提升生产效率,提高产品品质

记者来到智能厂房,在滚压成型车间,3条自动化流水线正在有序进行,新博龙陶瓷有限公司经理苏荣沛(sūróngpèi)介绍,陶瓷多(duō)瓣膜滚压成型自动生产线,不仅能同时滚压异型不规则的产品,生产效率(xiàolǜ)也实现数倍提升。“人工注浆的时间长效率低,每人每天可以做800-1000个(gè)胚体(pēitǐ),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(chǎnpǐnpǐnzhì)也会差一些,如今一台机器每天可以完成(wánchéng)1万个胚体的制作,不仅提升了效率,还大大提高了产品品质。”

机器人喷釉设备,喷釉更加均匀(jūnyún)
在自动喷釉车间,两台机器人喷釉机正在运转,工人一边将胚(pēi)体放上机器,一边拿下已经(yǐjīng)喷好的胚体,如此重复(chóngfù)进行。苏经理说,“机器人喷釉比人工喷釉的均匀度更(gèng)高,效率也更快。公司自主研发的成型滚压开模取胚机器人,用机械手(jīxièshǒu)取胚,大大降低了人力劳动强度,提升效率,也改变了以往人工取胚导致的胚体变形。”
公司与中试平台(píngtái)制定了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建设规划(guīhuà),目前已转化成果全自动化注浆线、异型两瓣膜自动生产线和异型三瓣膜自动生产线、机器人注浆、机器人喷釉(pēnyòu)等各款智能装备。

通过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(píngtái),可实时查看生产情况
“中试平台打造(dǎzào)3赋能+1协同,软硬件结合,MES制造一体化平台。”张金涵介绍,利用设备赋能,对接生产设备,采集数据(shùjù),实时反应设备运转情况(qíngkuàng);通过车间赋能,为车间提供(tígōng)数字化服务(fúwù)能力的载体,串联车间各个工序(gōngxù)和数据,实现工序协同、数据采集、数据共享;利用管理赋能,以数据为基础,提供数据集成、统计、分析、决策服务;利用系统协同,与企业业务系统高度集成,打破信息孤岛,打破“小米(xiǎomǐ)加步枪”智能(zhìnéng)制造落后局面,并引入信息化智能化系统,不断完善“基础研究+技术攻关+成果产业化+科技金融+人才支撑”全过程创新生态(shēngtài)链,以智能装备助提质增效。
智造指挥中心(zhōngxīn) 生产“最强大脑”
主打生产日用陶瓷,出口日本、韩国、法国、丹麦等国家,看一眼(yīyǎn)福建(fújiàn)德化唐硕陶瓷有限公司的陶瓷,就会喜欢上它的清新简约。

近日,记者走访该企业的智能工厂,在智能制造指挥中心,映入眼帘是一台大屏幕,屏幕上(shàng)实时滚动着一些数据,如(rú)成型、上釉(shàngyòu)、正品、成型车数、上釉车数等,通过智能制造指挥中心的实时数据,可以随时掌握现场(xiànchǎng)的生产状况,获知公司近期的订单量、货期提醒以及近一周的产品质量(chǎnpǐnzhìliàng),还有成型实时产量等。

唐硕陶瓷生产的日(rì)用陶瓷大部分出口日韩

智能制造指挥中心,陶瓷(táocí)生产的“最强大脑”
在成型车间滚压工序,工人李建期通过屏幕扫脸后,显示屏(xiǎnshìpíng)上出现了他(tā)的工号和姓名(xìngmíng),随后跳出他的生产任务和生产数量信息,记者看到,在一列(yīliè)生产任务中,有双耳碗、首饰盒等产品的数量,工人根据数量进行生产,不会发生任何误差。

唐硕投入2条(tiáo)智能窑炉,手机即可查看窑炉的设备状态
厂长郭雅灵介绍(jièshào),自2023年9月,公司投入该系统后,大大降低了产能耗材,“以前工人(gōngrén)生产出来的产品可能(kěnéng)会出现超产的情况,一天超产一两千个,造成胚体(pēitǐ)浪费,如今这个系统能够明确地显示订单数量,每个工人做多少都是定量的,避免了超产情况的发生。”

智能(zhìnéng)仓储系统,能够快速找到产品
在生产车间,可以实现每个生产工序都(dōu)有数据可查(chá),“以前会出现找不到胚体的情况,如今每个胚体在哪里(nǎlǐ),在哪一道工序都一目了然。公司投入(tóurù)2条智能窑炉(yáolú),一改传统的烧窑模式,可直接通过手机查看窑炉的设备状态,节能分析等。并且实现了智能仓储,通过手机APP、PDA扫描枪,就可以扫描查库存、查仓位,完成(wánchéng)扫描进出仓、盘点、仓库调拨等任务。”
公司(gōngsī)总经理高翠华介绍,公司成立(chénglì)于(yú)2016年,旧厂房只有6000平方米,工人50几个,且大多设备都比较老旧和传统。去年,公司搬到了2万多平方米的(de)标准化(biāozhǔnhuà)厂房里,150多名员工有序开工,产能是以往的3倍,且能源消耗下降(xiàjiàng)了25%。公司去年产值超3400万元,纳税210万元。目前,公司的订单已经接到了8月份,今年第一季度产值1200多万元。
在公司展厅里,清一色日用陶瓷,如碗、杯、碟等(děng),尽管(jǐnguǎn)设计上外观线条简约清新,却不失高雅品位。公司产品主打出口(chūkǒu),60%出口日韩,20%出口欧美,20%内销(nèixiāo)。“日韩客户的标准化较高,所以我们对产品的品质要求极高。”
高翠华(gāocuìhuá)注重产品的创新研发,人工智能(zhìnéng)技术的应(yīng)用很大一部分在于设计研发,公司每年投入200多万元用于产品开发设计。作为2023年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、2023年福建省创新型(chuàngxīnxíng)中小企业、县级智能制造优秀(yōuxiù)场景企业、2025年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,公司顺应(shùnyìng)局势,与时俱进,高翠华说(shuō),“陶瓷制造业应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,变革研发、生产、运营、管理等环节,重构企业商业模式和价值体系,增强核心竞争力。”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