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日起,安徽北部有高温“冒头”
4日起,安徽北部有高温“冒头”
4日起,安徽北部有高温“冒头”亳州(bózhōu),地处中原之首、楚国之尾(zhīwěi),质朴淳厚。20世纪90年代发掘出来的(de)尉迟寺遗址,是新石器时期“中国原始第一村”,谱写了一曲5000年前人类高光时刻的交响乐。
如今(rújīn),万亩芍药,远接云天,仍然回荡着诗人的风流;百里涡河,林荫掩映,也仍然映照(yìngzhào)着文士的诗情。诗话亳州,可以品味亳州纵贯(zòngguàn)历史的厚重文化、穿越时空的历史身影。本期的安徽人文讲坛,讲席嘉宾和(hé)观众一起“诗话亳州”。
刘运好:文学博士,中国诗学中心研究员,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(dǎoshī)、硕士生导师,师从著名文史专家郁贤皓教授攻读古代文学。20年来,发表论文160篇,包括《文学评论》《文学遗产(wénxuéyíchǎn)》等南大核心(héxīn)期刊(CSSCI)80余篇。出版专著12种,近800万字。申报省部级以上(yǐshàng)(含省部级)项(xiàng)目14项,其中国家重点项目(xiàngmù)1项,一般项目1项;教育部项目2项;高校(gāoxiào)古委会项目3项;国家古籍整理资助项目3项;一般省级项目4项。
芍药是(shì)亳州独特的文化景观
在中国名花中,芍药(sháoyào)最为(wèi)特别。花色艳丽(yànlì)而清淡,可以(kěyǐ)观赏;花根丰腴而细腻,可以入药;花格奔放而含蓄,可以传情——因此被称为“花仙”。在中原花系中,牡丹为花王,芍药为花相,两者相辅相成,所以芍药称“小牡丹”,牡丹称“木芍药”。
“到了清代(qīngdài),亳州种植芍药形成风气。”刘运好说(shuō),曾经做过亳州知州的周光邻所作《芍药》二首,诗前(shīqián)有一小序:“谯阳芍药最盛,花时论担而售,计十钱可得百余朵。”诗说:
十钱百朵为(wèi)花愁,半作诗筹半酒筹。小院(xiǎoyuàn)午晴春味足,似从香国梦扬州。
丽人绰约想丰姿,淡抹浓妆总入时。待写有情含泪(hánlèi)句,自嫌不似女郎诗(shī)。
因为芍药花色丰盈,所以清代(qīngdài)孙维龙(sūnwéilóng)《城东看芍药》二首,既有(yǒu)“合德初分阿姊香,宫衣争讶妒鹅黄”,又有“谁借天公五色屏,朱朱白白斗娉(pīng)婷”。芍药诸色兼备,争奇斗妍,近而观之,娉娉袅袅;远而望之,繁花连天。
从刘开所作的(de)“小黄城外芍药花,十里五里生朝霞。花前花后皆人家,家家种花如桑麻”(《偕(xié)陈丈晚香任砚香至(xiāngzhì)城东观芍药复作长歌》)四句诗看(shīkàn),至少在晚清时期,亳州已经开始大片种植芍药。“自此,芍药成为亳州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(wénhuàjǐngguān),如今亳州‘芍药节’就投影着这一文化景观。”刘运好介绍。
亳州是建安文学(wénxué)发源地
“与芍药风流相映成趣的是涡河诗情。” 刘运好说,涡河纵贯豫皖平原,风景秀美,两岸林荫(línyīn)掩映(yǎnyìng),水质清澈,风定涵影太空,不仅孕育了两位伟大的哲人,而且孕育了杰出的建安文学(wénxué)。 引领风骚的建安“三曹(cáo)”就诞生在亳州,因此亳州也是建安文学发源地。
曹操发迹于故土,起兵征讨董卓,最初也是以陈留(开封境内)、谯县(亳州)兵源为主体。曹操在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位极人臣(wèijírénchén)之后,所作的《奏上九酝酒法》(建安(jiànān)元年)、《祀桥太尉文》《军谯令》(建安七年)、《述志令》(建安十五年),以及曹丕(cáopī)所作的《浮淮赋(fù)》《感物(gǎnwù)赋》(建安十三年)及《于谯作》(建安十四年)等,都(dōu)直接涉及故乡及其风土人情的描述。最能引发无数仕宦亳州的诗人幽思的则是曹丕的《临涡赋》。建安十七年(212)十月,曹操东征孙权,曹丕、曹植兄弟从征,次年春,军队到达谯(亳州),曹操率领丕、植一行祭拜(jìbài)祖坟。祭祀结束(jiéshù)后,一行人沿着涡河,徜徉于高树(gāoshù)林荫之下(zhīxià),曹丕在马鞭上写下了这首赋:
从诗中(zhōng)(zhōng)所描述的画卷可以看出:涡河绵延,两岸高树掩映;微风拂水,涟漪层层叠生。鱼儿游动于水中,鸟儿盘旋于水面(shuǐmiàn),仿佛雌雄相随,音声和鸣。水面萍藻交错,散开了片片林荫;春水汤汤,投映着岸边红花(hónghuā)。前两句总写涡河的风貌(fēngmào),后四句特写涡河的生机。唯因水之(zhī)清澈(qīngchè),才能见鱼儿颉颃;唯因草木肥美,才能有鸟儿逶迤。用一“散”字,写出了涟漪中树木枝叶之影的流动;用一“发”字,写出了水波流动中草木之花随水波而叠生。虽摹写物态,却天机一片。
涡河独特的风景一直成为后代诗人吟咏的对象。宋代绍圣二年(èrnián)(1095)晁无咎因为修《神宗实录》失实而(ér)获罪,被贬亳州通判,留下著名(zhùmíng)的长篇歌行《望涡流辞》。诗前小序特别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。序说:“涡之水,西流过谯郡(jùn)北,乃稍南,又东流入于淮,包、涣二水皆经其南以东。岁旱,深不五尺,秋雨(qiūyǔ)集,始大。而城之东北唯涡曲水深黑,灌水蓊然。旧时有祠(cí)曰‘龙尝宅焉’,作《望涡流》。”详细记载了涡河的方位、特征、神话传说,以及与淮河(huáihé)、包河、涣河的关系。诗中最有特色的是(shì)详细描述了这个神龙祠:
望涡流兮(xī)浼浼,势南折兮东(zhéxīdōng)还。水冲隈兮岸圮,嗟龙去兮几年。俛余进兮丛祠(cí),俨帝服兮神冠。墙壁缋兮怪奇,泯蛇穴兮蜗盘。列缺鞭兮雷辀,卫两鳗兮骖鱣。老龟起兮雾游,跂瑇(dài)瑁兮鳖鼋。或若马兮非人,纷陪后兮导前。
在描述涡河(guōhé)浩浩汤汤的(de)水势、南折(nánzhé)东返的气势之后,着力描述神龙祠(cí)。因为河道曲折,常年激浪冲刷,河岸坍塌,嗟叹真龙或已离去。然而,俯身进入祭祠之中,见龙王神态严肃,身着帝王之服、头戴神灵之冠(zhīguān)。四周墙壁描绘(miáohuì)各种奇异的壁画,盘绕的大蛇泯于穴中;闪电之神(zhīshén)驾驭雷雨之舟,以鳗鱼为卫,鲤鱼为驾;神龟在雾中飞翔,足上(zúshàng)布满玳瑁花纹;又有众多非人非马的动物,或紧随其后,或开路在前。这是目前仅存的关于涡河神龙祠的史料,这说明:涡河是一条充满神话色彩的河流,神话增殖了涡河的文化底蕴;祠中壁画庄严辉煌而杂然纷呈,表现了作者想落(xiǎngluò)天外的艺术表现力,带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质。神龙祠已化为历史陈迹,所以这首(zhèshǒu)诗就特别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。
欧阳修深厚的(de)亳州情结
当然,在宋代诗人中,欧阳修(ōuyángxiū)的亳州(zhōu)情结最为深厚。宋治平四年(1067),欧阳修因遭诬陷而被贬(bèibiǎn),出任亳州知州。四月出京,途经颍州,五月到亳,次年(1068)八月离任,在亳时间虽然短暂,但是他(tā)比其他文人对亳州的影响都更深远(shēnyuǎn)。因为他的诗有(yǒu)“颍亳相望乐未央,吾州仍得治仙乡”(《答子履学士见寄》)之句,使亳州有“仙乡”之誉;又因为诗有“寄语瀛洲未归客,醉翁(zuìwēng)今(jīn)已作仙翁”(《郡斋书事寄子履》)之句,使自己又有“仙翁”之号。他所作《涡河龙潭》:
碧潭风定影(dìngyǐng)涵虚,神物中藏岸不枯。一夜四郊春雨(chūnyǔ)足,却来闲卧养明珠。
又从另一方面(lìngyìfāngmiàn)补充了涡河的传说。河有龙潭,潭水澄澈(chéngchè),一旦微风不生,涵纳太空。因为潭藏神龙(shénlóng),遂使岸上树木郁郁葱葱;一夜之间春水丰足,却又能来此闲卧,涵养明珠。不仅点明晁无咎所写神龙祠的所在之地——龙潭,而且(érqiě)可见涡河古来养珠的传统习俗。
“虽然选择芍药(sháoyào)、涡河作为诗话亳州(bózhōu)的代表,但是这一历史叙事却又遗珠满地。”刘运好(liúyùnhǎo)说,因为亳州是殷汤古都、老庄故里,也是陈抟、华佗的诞生地,留下大量历史遗迹;亳州有明魏(wèi)武观稼台、谯望楼以及明王台;亳州的九酝春酒,是《齐民要术》记载(jìzǎi)的工序(gōngxù)完整的酿酒(niàngjiǔ)法。自隋代于仲文《送谯王诗》后,历代歌咏不绝如缕,至宋代后而大盛。诗人的笔触还(hái)伸展到亳州四季风景、物产民风、历史风云等等。凡是仕宦亳州或与仕宦亳州有交游的诗人,几乎都有名篇传世。李锦标《耕读拾遗》文化散文集多有考索,值得一读。
“今天,我们追寻汤亳古都的(de)历史身影,既能重新认识亳州的厚重历史,又(yòu)能开辟文化旅游的新天地。”刘运好说。

亳州(bózhōu),地处中原之首、楚国之尾(zhīwěi),质朴淳厚。20世纪90年代发掘出来的(de)尉迟寺遗址,是新石器时期“中国原始第一村”,谱写了一曲5000年前人类高光时刻的交响乐。
如今(rújīn),万亩芍药,远接云天,仍然回荡着诗人的风流;百里涡河,林荫掩映,也仍然映照(yìngzhào)着文士的诗情。诗话亳州,可以品味亳州纵贯(zòngguàn)历史的厚重文化、穿越时空的历史身影。本期的安徽人文讲坛,讲席嘉宾和(hé)观众一起“诗话亳州”。
刘运好:文学博士,中国诗学中心研究员,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(dǎoshī)、硕士生导师,师从著名文史专家郁贤皓教授攻读古代文学。20年来,发表论文160篇,包括《文学评论》《文学遗产(wénxuéyíchǎn)》等南大核心(héxīn)期刊(CSSCI)80余篇。出版专著12种,近800万字。申报省部级以上(yǐshàng)(含省部级)项(xiàng)目14项,其中国家重点项目(xiàngmù)1项,一般项目1项;教育部项目2项;高校(gāoxiào)古委会项目3项;国家古籍整理资助项目3项;一般省级项目4项。

芍药是(shì)亳州独特的文化景观
在中国名花中,芍药(sháoyào)最为(wèi)特别。花色艳丽(yànlì)而清淡,可以(kěyǐ)观赏;花根丰腴而细腻,可以入药;花格奔放而含蓄,可以传情——因此被称为“花仙”。在中原花系中,牡丹为花王,芍药为花相,两者相辅相成,所以芍药称“小牡丹”,牡丹称“木芍药”。
“到了清代(qīngdài),亳州种植芍药形成风气。”刘运好说(shuō),曾经做过亳州知州的周光邻所作《芍药》二首,诗前(shīqián)有一小序:“谯阳芍药最盛,花时论担而售,计十钱可得百余朵。”诗说:
十钱百朵为(wèi)花愁,半作诗筹半酒筹。小院(xiǎoyuàn)午晴春味足,似从香国梦扬州。
丽人绰约想丰姿,淡抹浓妆总入时。待写有情含泪(hánlèi)句,自嫌不似女郎诗(shī)。
因为芍药花色丰盈,所以清代(qīngdài)孙维龙(sūnwéilóng)《城东看芍药》二首,既有(yǒu)“合德初分阿姊香,宫衣争讶妒鹅黄”,又有“谁借天公五色屏,朱朱白白斗娉(pīng)婷”。芍药诸色兼备,争奇斗妍,近而观之,娉娉袅袅;远而望之,繁花连天。
从刘开所作的(de)“小黄城外芍药花,十里五里生朝霞。花前花后皆人家,家家种花如桑麻”(《偕(xié)陈丈晚香任砚香至(xiāngzhì)城东观芍药复作长歌》)四句诗看(shīkàn),至少在晚清时期,亳州已经开始大片种植芍药。“自此,芍药成为亳州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(wénhuàjǐngguān),如今亳州‘芍药节’就投影着这一文化景观。”刘运好介绍。
亳州是建安文学(wénxué)发源地
“与芍药风流相映成趣的是涡河诗情。” 刘运好说,涡河纵贯豫皖平原,风景秀美,两岸林荫(línyīn)掩映(yǎnyìng),水质清澈,风定涵影太空,不仅孕育了两位伟大的哲人,而且孕育了杰出的建安文学(wénxué)。 引领风骚的建安“三曹(cáo)”就诞生在亳州,因此亳州也是建安文学发源地。
曹操发迹于故土,起兵征讨董卓,最初也是以陈留(开封境内)、谯县(亳州)兵源为主体。曹操在“挟天子以令诸侯”位极人臣(wèijírénchén)之后,所作的《奏上九酝酒法》(建安(jiànān)元年)、《祀桥太尉文》《军谯令》(建安七年)、《述志令》(建安十五年),以及曹丕(cáopī)所作的《浮淮赋(fù)》《感物(gǎnwù)赋》(建安十三年)及《于谯作》(建安十四年)等,都(dōu)直接涉及故乡及其风土人情的描述。最能引发无数仕宦亳州的诗人幽思的则是曹丕的《临涡赋》。建安十七年(212)十月,曹操东征孙权,曹丕、曹植兄弟从征,次年春,军队到达谯(亳州),曹操率领丕、植一行祭拜(jìbài)祖坟。祭祀结束(jiéshù)后,一行人沿着涡河,徜徉于高树(gāoshù)林荫之下(zhīxià),曹丕在马鞭上写下了这首赋:
从诗中(zhōng)(zhōng)所描述的画卷可以看出:涡河绵延,两岸高树掩映;微风拂水,涟漪层层叠生。鱼儿游动于水中,鸟儿盘旋于水面(shuǐmiàn),仿佛雌雄相随,音声和鸣。水面萍藻交错,散开了片片林荫;春水汤汤,投映着岸边红花(hónghuā)。前两句总写涡河的风貌(fēngmào),后四句特写涡河的生机。唯因水之(zhī)清澈(qīngchè),才能见鱼儿颉颃;唯因草木肥美,才能有鸟儿逶迤。用一“散”字,写出了涟漪中树木枝叶之影的流动;用一“发”字,写出了水波流动中草木之花随水波而叠生。虽摹写物态,却天机一片。
涡河独特的风景一直成为后代诗人吟咏的对象。宋代绍圣二年(èrnián)(1095)晁无咎因为修《神宗实录》失实而(ér)获罪,被贬亳州通判,留下著名(zhùmíng)的长篇歌行《望涡流辞》。诗前小序特别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。序说:“涡之水,西流过谯郡(jùn)北,乃稍南,又东流入于淮,包、涣二水皆经其南以东。岁旱,深不五尺,秋雨(qiūyǔ)集,始大。而城之东北唯涡曲水深黑,灌水蓊然。旧时有祠(cí)曰‘龙尝宅焉’,作《望涡流》。”详细记载了涡河的方位、特征、神话传说,以及与淮河(huáihé)、包河、涣河的关系。诗中最有特色的是(shì)详细描述了这个神龙祠:
望涡流兮(xī)浼浼,势南折兮东(zhéxīdōng)还。水冲隈兮岸圮,嗟龙去兮几年。俛余进兮丛祠(cí),俨帝服兮神冠。墙壁缋兮怪奇,泯蛇穴兮蜗盘。列缺鞭兮雷辀,卫两鳗兮骖鱣。老龟起兮雾游,跂瑇(dài)瑁兮鳖鼋。或若马兮非人,纷陪后兮导前。
在描述涡河(guōhé)浩浩汤汤的(de)水势、南折(nánzhé)东返的气势之后,着力描述神龙祠(cí)。因为河道曲折,常年激浪冲刷,河岸坍塌,嗟叹真龙或已离去。然而,俯身进入祭祠之中,见龙王神态严肃,身着帝王之服、头戴神灵之冠(zhīguān)。四周墙壁描绘(miáohuì)各种奇异的壁画,盘绕的大蛇泯于穴中;闪电之神(zhīshén)驾驭雷雨之舟,以鳗鱼为卫,鲤鱼为驾;神龟在雾中飞翔,足上(zúshàng)布满玳瑁花纹;又有众多非人非马的动物,或紧随其后,或开路在前。这是目前仅存的关于涡河神龙祠的史料,这说明:涡河是一条充满神话色彩的河流,神话增殖了涡河的文化底蕴;祠中壁画庄严辉煌而杂然纷呈,表现了作者想落(xiǎngluò)天外的艺术表现力,带有浓郁的楚文化特质。神龙祠已化为历史陈迹,所以这首(zhèshǒu)诗就特别具有重要的文献意义。
欧阳修深厚的(de)亳州情结
当然,在宋代诗人中,欧阳修(ōuyángxiū)的亳州(zhōu)情结最为深厚。宋治平四年(1067),欧阳修因遭诬陷而被贬(bèibiǎn),出任亳州知州。四月出京,途经颍州,五月到亳,次年(1068)八月离任,在亳时间虽然短暂,但是他(tā)比其他文人对亳州的影响都更深远(shēnyuǎn)。因为他的诗有(yǒu)“颍亳相望乐未央,吾州仍得治仙乡”(《答子履学士见寄》)之句,使亳州有“仙乡”之誉;又因为诗有“寄语瀛洲未归客,醉翁(zuìwēng)今(jīn)已作仙翁”(《郡斋书事寄子履》)之句,使自己又有“仙翁”之号。他所作《涡河龙潭》:
碧潭风定影(dìngyǐng)涵虚,神物中藏岸不枯。一夜四郊春雨(chūnyǔ)足,却来闲卧养明珠。
又从另一方面(lìngyìfāngmiàn)补充了涡河的传说。河有龙潭,潭水澄澈(chéngchè),一旦微风不生,涵纳太空。因为潭藏神龙(shénlóng),遂使岸上树木郁郁葱葱;一夜之间春水丰足,却又能来此闲卧,涵养明珠。不仅点明晁无咎所写神龙祠的所在之地——龙潭,而且(érqiě)可见涡河古来养珠的传统习俗。
“虽然选择芍药(sháoyào)、涡河作为诗话亳州(bózhōu)的代表,但是这一历史叙事却又遗珠满地。”刘运好(liúyùnhǎo)说,因为亳州是殷汤古都、老庄故里,也是陈抟、华佗的诞生地,留下大量历史遗迹;亳州有明魏(wèi)武观稼台、谯望楼以及明王台;亳州的九酝春酒,是《齐民要术》记载(jìzǎi)的工序(gōngxù)完整的酿酒(niàngjiǔ)法。自隋代于仲文《送谯王诗》后,历代歌咏不绝如缕,至宋代后而大盛。诗人的笔触还(hái)伸展到亳州四季风景、物产民风、历史风云等等。凡是仕宦亳州或与仕宦亳州有交游的诗人,几乎都有名篇传世。李锦标《耕读拾遗》文化散文集多有考索,值得一读。
“今天,我们追寻汤亳古都的(de)历史身影,既能重新认识亳州的厚重历史,又(yòu)能开辟文化旅游的新天地。”刘运好说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